纪检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纪检工作>>学习园地>>正文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这10篇文章你值得收藏(下)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这10篇文章你值得收藏(下)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六、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

 特约记者 郭焘

《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1年3月24日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和国家最深厚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群众在反腐“拍蝇”中增强获得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在五次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将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作为今年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出具体部署。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全会部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必须把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就在身边,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纪检监察工作是政治工作、人心工作,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基本工作导向

正风肃纪反腐事关民心所向,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满足人民对公平正义需求的重要途径。把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摆到更加突出位置,检验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人民立场、初心使命和工作质量。

——纪检监察工作根本政治立场的具体体现。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风肃纪反腐是事关民心所向的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这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政治立场。赵乐际在五次全会工作报告中强调,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就要时刻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融入执纪执法全过程,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和事,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以正风肃纪反腐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五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自觉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当前,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侧重量的积累转向重视质的提升。纪检监察工作必须顺应时势变化和人民需求,围绕现代化建设大局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保障落实“十四五”重大战略任务,保障落实惠民富民政策和群众合法权益。要更加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同时,立足职能职责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

——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人民拥护支持是正风肃纪反腐的最大底气,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五次全会工作报告深化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将人民立场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强调必须紧盯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通过一个个案件、一项项整治、一次次监督,维护人民合法权益,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突出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就要把监督“放大镜”聚焦在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和反复出现的问题上,找准正风肃纪反腐的切入点着力点。更加注重加强对党中央惠民富民政策落实情况跟进监督、精准监督,持续纠治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揪出对中央政策置若罔闻、对民生疾苦麻木不仁、对民生资源巧取豪夺的“硕鼠”“蠹虫”;注重巩固拓展整治成果,完善问题治理机制,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监督、防治腐败,解决好病症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体制机制问题,优化基层治理,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持续加强对各项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集中整治

办好“民生”这件大事,就要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一件件“小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紧盯党中央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落实,持续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扶贫环保等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全会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

——护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共同富裕。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国绝对贫困现象历史性消除,大大改变了农村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2020年,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对贫困县集中的七省区实地调研督导,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加强监督检查,推动“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摘帽后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严肃惩治、坚决纠正相关问题,全国查处有关问题6.5万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2万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21年,我国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对巩固“四个不摘”政策成果的监督,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督促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对相关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督促做好脱贫后续工作,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促进乡村振兴有序推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持续纠治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民生领域“微腐败”啃食群众利益,败坏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损害党的形象,长此以往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反腐为民、反腐惠民,持续整治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推动实施一领域一专项、一地域一方案等,深入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在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具体事具体问题上取得明显成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拥护。2020年,全国共查处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2.4万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1万人。民生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是群众切肤之痛。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作为重中之重,制定工作方案,突出问题导向,细化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持续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严肃查处贪污侵占、吃拿卡要等行为。以专项整治为抓手,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监督保障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措施在“最后一公里”落地见效,切实保障群众权益。

——坚决整治政法战线违纪违法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月29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郭文思死刑,在前一宗命案中违规减刑9次出狱的郭文思终受惩处。同日宣判的,还有郭文思减刑所涉职务犯罪案,13人因受贿、徇私舞弊、行贿等获刑。这起案件广受关注的背后,是群众对“提‘钱’出狱”“纸面服刑”等破坏社会公平正义行为的深恶痛绝。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对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露头就打、决不让其再祸害百姓,是落实党中央要求、坚持人民立场的坚决行动。2020年,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黑恶大案要案背后的腐败、责任和作风问题,扎实开展“伞网清除”行动,全国共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3.8万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8万人。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整治政法战线违纪违法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纠治执法司法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坚决惩处涉黑涉恶“保护伞”,紧盯关键环节,着力监督解决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违规违法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执法司法突出问题,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让群众在朗朗乾坤下安居乐业。

完善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治理机制

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既要重拳出击、狠刹苗头,又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民生领域党风廉政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对反复出现、普遍发生的问题,从制度机制上剖析原因、提出对策,实现从抓问题处置向抓早抓小转变,优化治理效能。

——健全完善专项整治工作机制。

持之以“度”,行必有效。专项整治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要以有力顺畅的机制保障整治的长效性。2020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针对巡视巡察、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发现和群众反映问题,深入剖析查找共性问题、普遍问题、薄弱环节和制度漏洞,推动有关地方和职能部门在加强民生扶贫资金项目监管、开展作风建设等方面出台、完善了一批制度规范,清除了一大批“伸黑手”“动奶酪”的腐败分子,推动扶贫民生资金真正到了群众手里、用到了惠农惠民事业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五次全会部署,健全完善专项整治工作机制,聚焦群众难点堵点跟进监督,拓展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持法治思维,用法治方式防治腐败,注重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既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出门“第一公里”顺畅,也做到省市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中间段”和到基层“最后一公里”畅通。坚持精准思维,抓住关键要害,精准靶向施策,指导开展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紧盯基层政策的执行者、惠民资金的分配者、农村“三资”的管理者等重点人群,增强监督针对性和实效性。

——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主体作用。

更加突出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就要把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统一起来,发挥群众监督主体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群众中的强大力量。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拓宽信访举报渠道,持续完善“信、访、电、网”受理体系,创新形式深入群众,听民意排民忧解民难。加强对群众反映问题线索的办理和处理,通过发函督办、当面交办、实地督查、挂牌督办等方式层层传导压力,推动提高案件查办质量,促进纪检监察工作更好联系群众、团结群众。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主体作用,就要调动群众有序参与的积极性。要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监督机制,畅通群众反映问题、信访举报渠道,继续发扬“大广播”“院坝会”“赶集会”“路灯会”等实践中因地制宜创造出的好做法。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载体新技术,深化应用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搭建方便群众参与监督的有效平台,推动党内监督同群众监督协同贯通。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赢得人民真诚信赖和坚决拥护。

——整合基层监督力量,强化基层权力约束。

推动管党治党责任传导到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健全基层监督机制,指导推动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完善机构设置,建立“县统筹抓乡促村”工作机制,推动建立健全基层监督工作实施办法和工作规范、量化考核细则等制度。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发挥改革创新精神,创新基层监督方式方法,开展交叉巡察、巡审联动、大数据监督,织密基层监督网络,促进了基层监督力量的增强和能力的提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力量、攥指成拳,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运用监督力量,高位谋划,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发挥好纪检监察、巡察、村务监督等各方面作用,确保基层监督同向发力,提升监督效能。要加大对基层干部和公职人员用权监督约束力度,让基层干部感受到监督,使其适应在监督中履职尽责、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基层政治生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振奋党心民心,凝聚起筑梦前行的蓬勃伟力。


七、发挥巡视综合监督作用和联系群众纽带功能

特约记者王彧

《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1年3月25日

巡视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工作报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牢牢把握中央巡视工作方针,精准落实政治巡视要求,推进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充分发挥巡视综合监督作用和联系群众纽带功能,更好推动新时代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中央巡视工作方针,精准落实政治巡视要求

巡视巡察是管党治党、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明确政治巡视定位、确立巡视工作方针,明确了新时代巡视工作的职能职责、基本原则、功能作用、方法路径等,巡视利剑作用充分彰显,成为党之利器、国之利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在五次全会工作报告中强调,推进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利剑和密切联系群众纽带作用。推动新时代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政治巡视定位、牢牢把握巡视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巡视在管党治党、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巡视本质是政治监督,根本任务是“两个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巡视是政治巡视,本质上是政治监督。巡视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实践中坚持政治巡视定位、深化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明晰了政治巡视的概念内涵:政治巡视本质上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的政治监督。要深刻认识政治性这一巡视的根本属性,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发现和推动解决影响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为巡视监督重点,开展政治体检,查找和纠正政治偏差,确保全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同时前进道路上仍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越是重大历史关头,越是任务艰巨繁重,越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巡视作为政治监督,根本任务就是督促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紧紧聚焦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贯彻落实,紧盯被巡视党组织职能责任,督促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知责履责尽责,以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全面贯彻巡视工作方针,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巡视工作方针,是落实党章赋予巡视重要职责的根本指针。牢牢把握、长期坚持巡视工作方针,关键是发现问题、形成震慑这个生命线不能丢,推动改革、促进发展这个目标不能变,要全面理解把握、深入贯彻落实。2020年,巡视巡察共发现问题近240万个,根据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张志南、胡问鸣、骆家駹、李金早等人相继被查处,巡视持续彰显利剑作用。今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十九届中央第六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关于2020年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强调,要坚持巡视工作的政治定位,深入贯彻巡视工作方针,精准落实政治巡视要求。做好今年巡视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深化对巡视工作方针、政治巡视的理解把握,自觉担负起职责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把发现问题作为主要任务,把推动解决问题作为落脚点,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与时俱进深化政治巡视,围绕开好局、起好步强化政治监督

政治巡视是历史的,在新时代新阶段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政治巡视是实践的,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适应新时代、服务新时代;政治巡视是具体的,就是要把握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阶段的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深化政治巡视,必须聚焦“两个维护”根本任务,胸怀“国之大者”,因时因势、准确把握巡视监督重点,精准落实政治巡视要求。过去一年,面对大局大事大考,巡视巡察工作应势应时而动,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聚焦党中央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重大决策部署强化监督,精准发现并推动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为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监督保障。今年是“十四五”开局、新征程开启的第一年,巡视巡察工作要围绕开好局、起好步来展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加强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十四五”重大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自觉跟进、服务、保障“国之大者”。从今年开始,省市县乡领导班子将陆续开始集中换届,巡视巡察工作要加强对换届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被巡视党组织把好政治关和廉洁关,坚决防止“带病提拔”,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坚持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相统一,着力提高巡视全覆盖质量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巡视巡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坚持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相统一,推动巡视巡察工作不断深化发展、提质增效。

——把严的主基调贯彻到底,高质量推进巡视全覆盖。

实现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是党章的明确要求,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硬性任务。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央巡视工作坚持稳中求进,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科学谋划安排,稳步推进巡视全覆盖。中央第五轮、第六轮巡视对1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9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党组织开展常规巡视,将涉及的5个副省级城市党委和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党组主要负责人一并纳入巡视范围,实现对省区市巡视全覆盖,十九届中央巡视全覆盖任务完成率已超过70%。截至去年底,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开展巡视82轮次,巡视党组织2723个,覆盖率达74.5%;中央单位共对2401个所属党组织开展巡视,覆盖率达60.3%;市县共巡察党组织26.1万个,市、县巡察覆盖率分别达91.8%、89.3%。贯彻落实五次全会精神,要进一步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巡视巡察任务,一方面坚决完成一届任期内全覆盖的目标,另一方面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立足常规巡视,有针对性开展专项巡视、机动巡视和巡视“回头看”,盯住权力和责任,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不断提高巡视监督实效。

——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推动巡视监督、整改、治理有机贯彻。

推动解决问题是巡视工作的落脚点,直接关系政治巡视的实际效果。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对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持续作出部署,明确整改责任、强化成果运用、完善整改机制,巡视的治理实效不断增强。2020年,中央巡视向党中央和国务院分管领导通报巡视情况29次,向相关职能部门移交工作建议34条,梳理第四轮巡视发现的37个典型问题,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重点督办,促进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五次全会工作报告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压实整改责任、加强成果运用的具体举措,推动做深做实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贯彻五次全会工作部署,要把握政治大局,督促被巡视党组织从“两个维护”的高度强化巡视整改主体责任落实,把巡视巡察整改与制定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展地方党委换届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带动经济社会各方面工作责任的落实,推动被巡视巡察党组织履行好自身职能责任。各级纪委监委及其派驻机构要认真履行整改监督责任,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了解整改实情,发现问题严肃纠正、处理。在巡察整改中,市县党委、部门和乡镇要联动抓好整改,统筹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落实整改日常监督,以整改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制定关于加强巡视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的意见,探索建立整改促进机制、评估机制,推动巡视监督、整改、治理有机贯通。

——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不断提升巡视监督效果。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精准科学,做到依规依纪依法。2020年,中央巡视工作建立与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沟通工作机制,更加突出同题共答。中央第六轮现场巡视结束前,巡视组就发现的重要问题、提出的重要建议听取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意见,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客观精准发现和反映问题,激发被巡视党组织解决问题的内生动力,推动形成查找问题、整改问题、同题共答的共识与合力。修改完善巡视报告问题底稿制度,确保巡视过程的精准和结果的高质量。贯彻五次全会部署,要不断提高巡视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健全规则、规范流程,牢固树立法治思维、程序意识,把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要求贯彻始终,使巡视工作更加精准科学、更加有力有效。

坚持系统观念,推进上下联动、横向贯通,促进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巡视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具有综合监督作用,随着实践深化发展,这一作用越来越彰显。深入推进上下联动、横向贯通,是巡视工作深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巡视巡察战略格局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促进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指导督导,深入推进巡视巡察上下联动。

构建巡视巡察战略格局,就是要推进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充分发挥系统作用和组织优势。经过不断实践和完善,中央、省、市、县四级巡视巡察工作体系已经基本成型。推进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关键是要以全面贯彻巡视工作方针、精准落实政治巡视要求作为上下联动的“魂”,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传导下去,推动各级巡视巡察工作真正从“形”到“神”都联动起来,做到步调一致、同向发力、同频共振。2020年1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意见》,明确了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根据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部署,中央巡视办正在对11个省区开展指导督导,就是落实《意见》要求,层层压实责任、整体提升巡视巡察质量的重要举措。要把贯彻五次全会部署与抓好《意见》落实结合起来,加强对省区市巡视工作的指导督导,分类指导中央单位内部巡视,促进市县巡察向基层延伸,以上促下、夯实责任、联动贯通,不断提升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整体推动全国巡视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探索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成果运用、信息共享等方面联动的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系统作用,真正实现上下贯通、增强监督效能。

——发挥巡视综合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

巡视是党委(党组)履行全面监督职责的直接抓手,具有政治性、深入性、融合性等特点,对发挥党内监督主导作用、带动其他监督具有撬动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巡视制度优势和纽带作用,打通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的贯通渠道,推动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中国特色监督体系。党的十九大以来,巡视充分发挥综合监督作用,积极探索整合监督力量、共享监督成果的实现形式。巡前加强信息情况沟通,充分用好已有监督成果,巡中加强对重要问题的会商研究,巡后突出整改日常监督、综合用好巡视成果……各级巡视巡察机构与纪委监委在情况通报、问题移交、成果运用、整改监督等方面的协调协作不断加强,巡视监督与其他监督协作配合机制也不断建立完善。进一步发挥巡视综合监督作用,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巡视巡察监督嵌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统筹谋划。要强化巡视巡察工作一盘棋思想,把贯通融合要求落实到巡视巡察各个环节,推动信息、资源、力量和监督成果的共享共用,做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巡视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统筹衔接,与组织、政法、审计、财会、统计、群众等监督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

——突出联系群众纽带功能,充分调动群众有序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巡视巡察是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必须牢牢把握住密切联系群众纽带这一功能,把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与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把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结合起来,既让领导干部接受监督、习惯被监督,也让群众知道监督、参与监督,不断增强监督效果,充分彰显中国特色民主监督的制度优势。更好发挥巡视巡察联系群众纽带功能,必须坚持人民立场,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巡视巡察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注重倾听群众意见、群众呼声。2020年,中央巡视组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47.9万件次,各地巡察工作发现并推动解决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81.29万个,群众对巡视巡察效果满意率达95.2%,体现了广大群众对巡视工作的信任。要进一步创新巡视巡察方式方法,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坚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推动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巡视巡察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以高质量的工作成效,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八、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

瞿芃

《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1年3月28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和“十四五”规划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施工图,落地实施离不开有力有效的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使监督融入“十四五”建设之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在五次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对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不断增强监督治理效能作出具体部署。

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全会工作报告部署的今年八项重点工作都涉及监督职责的履行,明确以压紧压实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为关键,以整合运用监督力量、促进贯通协调为路径,以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为重点,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不断健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作出重大制度安排,到五中全会要求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充分发挥监督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要求一以贯之。赵乐际在五次全会工作报告中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政治引领作用,把监督融入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之中。

——使监督体系更好融入国家治理体系。

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保证,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支撑,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基础性、保障性地位。党中央着眼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立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支撑地位,并就此作出重大制度安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建立健全监督体系,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十四五”开局、新征程开启,要按照五次全会部署,把监督贯穿于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强有力监督推动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切实贯彻“两个维护”要求,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得到严肃认真贯彻落实。要通过监督保障“十四五”时期各项决策部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通过监督发现问题症结、提出整改意见、倒逼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机制,使监督体系更好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围绕“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

纪委监委监督本质上是政治监督,根本任务就是“两个维护”。党中央关心的、强调的,就是“国之大者”,即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未来、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必须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围绕“国之大者”发挥监督保障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复杂严峻环境和艰巨繁重任务,必须强化政治监督,推动全党自觉而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落实五次全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决策,围绕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等重点任务,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部署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督促落实落地,确保党中央关于“十四五”时期重大决策部署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开好局、起好步来展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五次全会上强调,要把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作为实施规划的基础性建设,构建全覆盖的责任制度和监督制度。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专门用一章对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出规划,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部署要求一脉相承。对于纪检监察机关而言,要把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同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落实五次全会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部署,以精准有效的监督工作促进规划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在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要把自己摆进去,认真落实好“十四五”规划赋予的任务,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质增效。

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政治引领作用,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

当前,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总体框架已经形成,要着力实现各项制度的衔接协同,把集中统一的制度优势发挥出来,提高治理效率和效能。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政治引领作用,不断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推动各类监督协调贯通、监督系统与国家治理体系有效对接,进一步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涉及各级各类监督主体、监督制度。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党内监督有力有效,其他监督才能发挥作用。五次全会工作报告在部署监督任务时,首先对加强党内监督提出要求,明确要压紧压实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增强纪委监委专责监督推动作用。在全面从严治党中,主体责任是主体、是基础,党的领导本身就包含着管理与监督。要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把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贯通起来、一体落实,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敢抓真管,纪检监察机关要盯住重点人重点事。发挥纪委监委专责监督推动作用,在内部贯通上,要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健全监督检查部门、派驻机构、巡视巡察机构工作协作联动机制;在外部衔接上,要发挥协助引导推动功能,促进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更好贯通协调,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

——着力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

“一把手”决定着一个地方或部门的政治生态,是监督的“牛鼻子”,扭住了就能形成监督“关键少数”抓监督的良性循环。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是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五次全会提出,制定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着力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要推动各级党委(党组)、纪委、党的工作部门加强上级监督、做实同级监督、支持下级监督,以有效监督把“关键少数”管住管好。要加强党组织自上而下的监督,上级“一把手”必须抓好下级“一把手”,对下级“一把手”多过问、多提醒,定期开展监督谈话。各级纪委特别是纪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班子成员责任,对同级党委(党组)书记要敢于督促、提醒,推动其严格自身要求、加强对下监督,重要情况及时报告上级纪委。上级纪委既要协助上级党组织加强对下级党组织“一把手”监督,探索上级纪委同下级党委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上一级纪委书记定期与下一级党委书记谈话、开展述责述廉评议,又要加强对下级纪委的领导、督促和支持,通过层层传导压力、支起后盾,多措并举推动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实起来、硬起来。

——做深日常监督,推动监督下沉落地。

全面从严治党,只有把管和治更多体现在日常,让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起来,真正管住绝大多数,才能实现管党治党“全面”和“从严”的有机统一。五次全会工作报告强调做深日常监督,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监督于问题未发之时,既是对近年来管党治党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也是对做好今后工作的明确要求。监督关键是要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各级党组织处在日常管理监督第一线,经常与干部面对面,能够最直接地掌握和了解干部情况,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红脸出汗、教育提醒,做到看见苗头就提醒、听到反映就过问、存在问题就处理。纪检监察机关作为监督专责机关,要做实日常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强化约束氛围,提升监督效果。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要深入干部群众发现问题,推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就地化解矛盾。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主体作用,持续推动整合基层监督力量,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畅通群众参与渠道,让群众知道监督、参与监督,加大对基层干部群众和公职人员用权监督约束力度,以高质量监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有效化解存量,坚决遏制增量

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其政治方向和政治目标是教育挽救干部,维护党的肌体健康。要坚持实事求是,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努力做到精准发现问题、精准把握政策、精准作出处置,真正做到贯通纪法、衔接法法。

——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

“四种形态”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政策,强调的是依规依纪依法,将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以贯之全面从严;作为策略,强调的是分类施治、分层施策,精准把握适用形态,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纪法情理能不能有机融合、释放正能量,关键看运用政策策略的火候。要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精准把握政策策略,充分运用“四种形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综合考虑事实证据、思想态度、纪法标准等因素,根据实际表现进行综合把握,对明知故犯和无心之过、肆意违规和改革失误、蓄意谋私和因公差错等区别对待、恰当处理,做到早发现早提醒、真容错敢纠错、讲政策给出路。要在执纪执法每一个环节都贯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方略,既做到底线常在、“后墙”不松,又着力铲除滋生腐败问题的土壤,真正实现标本兼治。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干部受到诬告陷害的,要调查了解实情,及时澄清正名,为担当者担当。

——精准规范用好问责利器,推动领导干部履职尽责。

问责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严肃的政治工作,必须通过严密的制度设计、规范的程序安排、明晰的责任权限,保证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2020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失责必问,实施精准问责,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职尽责。全国共问责党组织7292个,问责党员领导干部、监察对象8.6万人。坚持严字当头、权责统一,对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坚决追究责任。在问责过程中,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让问责干部既认识到纪法的约束和刚性,又能感受到组织的严管与厚爱。要做好问责工作“后半篇文章”,对被问责和受处分干部,不能“一问了之”、“一处了之”,要常态化做好跟踪回访工作,促进干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

——加强换届工作监督执纪,确保风清气正。

从今年开始,地方各级领导班子将陆续开始集中换届。集中换届往往是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易发多发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关口。五次全会工作报告明确要求,严明换届纪律,严肃换届风气,坚决查处拉票贿选、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等行为。五次全会闭幕后不久,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国家监委联合印发《关于严肃换届纪律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的通知》,对坚持从严监督查处,始终保持严肃纪律的高压态势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各级纪委要履行好监督专责,紧盯关键岗位、关键事项、关键环节强化监督,严格落实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反映线索具体且有可查性的信访举报必查要求,严格换届人选推荐提名工作监督,严格换届政策和制度规定执行情况监督,对违纪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防止“带病提拔”,确保换届风清气正。对新任职领导干部要加强警示教育,提醒其警惕“围猎”和权力的腐蚀,做到廉洁自律;加强对其的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以严管体现厚爱。


九、抓深抓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特约记者黄月

《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1年3月29日

事业因改革而兴,发展因改革而进。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作出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在五次全会工作报告中要求,抓深抓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有效推进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全覆盖。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增强改革主动性,落实好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使监督体系融入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破解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必须发挥改革先导、突破、创立作用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根本政治原则,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开展工作,确保改革正确政治方向。“十四五”开局、新征程开启,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胸怀大局,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把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形势任务下明确改革的努力方向,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改革实效推动提高工作质效。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为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出专章部署,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紧密呼应、有机衔接,明确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发挥改革的关键一招作用。对于纪检监察机关来说,就要立足“两个大局”进一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战略高度来思考、谋划、推进,把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决策部署落实落细,以改革的高质量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十四五”开好局提供坚强保障。

——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改革为先导、为动力。

改革是现代化建设在新征程中开创新局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交给纪检监察机关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改革的先导、突破、创立作用,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向更高层次、更准定位、更加规范、更好效能的方向发展。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时代课题、政治责任,也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要准确把握这“12个字”内涵要求,以务实改革举措推动纪检监察机关同向发力、履职尽责,不断提高工作站位和效能。深化改革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中精准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促进工作质效全面提升。实践中,从践行“两个维护”到维护群众利益,从一体推进“三不”到做实监督第一职责,从落实“两个责任”到建设高素质队伍,都通过持续深化改革,破解制约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将好的经验做法固化上升为制度,引领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开创新局面。

——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新阶段,必须按照党中央制定的路线图持续深化。

改革就像接力赛,必须一棒接着一棒跑。2020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认真落实党中央确定的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任务,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突破,规范化法治化建设扎实推进,改革取得新的重要阶段性成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要在坚持巩固改革取得成果基础上,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各环节,既坚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深化推进,又通过改革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得到强化。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政治引领作用,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协调贯通,把监督融入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之中,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外联动的“一盘棋”监督格局,努力以改革新成效推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断提质增效。

有效推进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全覆盖,不断增强监督全覆盖的力度和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次全会上强调,“要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讲话通篇贯彻着改革的理念和精神,体现了深化改革与推动工作贯通结合的重要理念。落实五次全会工作报告部署的改革任务,必须在党中央已经明确的改革主体框架下,一以贯之做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和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五次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

——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推进纪检监察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

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是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是履行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职能职责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提出要求,为完善双重领导体制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章明确规定,地方纪委和基层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监察法规定,国家监委领导地方各级监委的工作,上级监委领导下级监委的工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围绕检举控告处理、问题线索管理处置、立案审查调查、措施使用、处分处置、以案促改等方面,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推进制度建设、加强实践探索,在一系列法规制度中都作出明确规定,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监督执纪执法的领导明显加强。五次全会工作报告提出“围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关键环节,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派出机关对派驻机构的领导”。各级纪委监委要坚决扛起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责任,积极研究、探索加强对下级纪委监委领导的方式方法,突出重点环节,分层分类推进,着力在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指导和监督管理上下功夫,增强对下领导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为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派驻机构改革,不断提升派驻监督效能。

深化派驻机构改革是推动纪检监察监督横向到边全覆盖的内在要求,要在延伸、拓展、深化上下功夫,持续完善派驻监督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各领域各层级改革创新,围绕推进全覆盖、提高有效性发力攻坚。五次全会工作报告对深化派驻机构改革作出具体部署,要求推进省市县派驻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工作,强化职责定位、规范履职内容,提升派驻监督效能。加强对垂直管理单位和部分以上级管理为主单位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省级纪委监委向省管高校和国有企业派驻纪检监察组试点工作的指导,深化中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在推进地方派驻机构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派出机关对派驻机构的领导,完善请示报告、报备述职和工作考核等制度机制,着力加强对驻在部门党组织及其管理单位领导班子、“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的监督。垂管单位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工作从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后开展试点,到四次全会要求逐步扩展改革试点,再到五次全会强调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不断向纵深推进。从试点单位反映的情况看,改革破解了垂管单位内部监督软、基层监督弱、监察监督不到位等普遍性问题,加大了对职务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改革的效能逐步彰显。中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强化党对高校全面领导、深化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制度举措。五次全会要求深化这项改革,并要求加强对省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体现了派驻监督全覆盖的内容不断深化,范围进一步拓展。随着派驻机构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向着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迈出新的步伐。

——坚持系统观念,发挥组织作用和系统优势,打好改革组合拳。

改革的威力因系统集成而发挥,改革的成效因协同而提升。纪检监察机关是一个上下、左右、内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内涵丰富,常常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通过改革实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目的,把党的领导具体化、落到实处,也要着力实现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这一根本目标,促进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五次全会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制度机制”,就是发挥系统优势、推动系统集成的具体体现。“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的关键,是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合作换位,发挥系统优势、系统作用,扬优势、补短板。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系统内部联合的同时,要按照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目标要求,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强化纪委监委监督的协助引导推动功能,积极加强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的沟通协调,推动各监督单位既负起应有的监督责任,又主动强化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调,把纪检监察监督这个“小系统”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这个“大系统”连接起来,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纪检监察法规制度建设高度重视,多次提出明确要求。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必须持之以恒将制度建设贯穿始终,持续推进改革配套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固化改革成果,推动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法规制度体系。

——制定完善法规制度,健全权力运行机制。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必须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决不是一味地图快、图多,而是既要在原有制度基础上继续添砖加瓦,填补制度空白,又要在现有制度框架内打通制度堵点,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推动解决实际问题。过去一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按照党中央部署研究修订党员权利保障条例,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制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研究起草监察官法,研究起草监察法实施条例,制定开展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追责问责审查调查工作规定(试行)等法规制度,推动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按照五次全会工作报告部署,今年将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这是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贯彻依规治党的要求,规范纪律检查工作的重要党内法规。此外,还要抓好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和监察官法、监察法实施条例等关键性、基础性法规制度的制定出台,对纪检监察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等方面作出进一步规范要求,不断把管党治党创新成果固化为法规制度,提高依法依规从严管党治党水平。

——强化制度执行,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定和执行,是制度建设缺一不可的两面。纪检监察机关一方面要把强化制度执行摆到更加突出位置,督促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尊崇制度;另一方面,要完善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强化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落实打折扣的督促整改,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严肃查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问责,确保法规制度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制度威力要充分发挥出来,还得靠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各项制度能不能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取得实效,关键看领导干部执行得怎么样。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执行党和国家各项制度上当模范、作表率。

——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健全顺畅高效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加强与中央政法委、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等单位沟通协调,完善反腐败协调机制,建立健全违纪、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证据标准,更好促进执纪审查与依法调查、执纪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对接。各地纪委监委也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完善相关制度,健全衔接顺畅、权威高效的工作机制。五次全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查办党员和公职人员涉嫌违纪职务违法职务犯罪案件协作配合办法,并要求“细化监察权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监察法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对接机制,在执纪执法中尊重保障民法典赋予的相关权利”。这是对完善纪法贯通、法法衔接机制制度作出的明确安排,也是不断完善纪检监察机关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制约体系的探索实践。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案件管理、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办案安全等方面机制制度和工作流程,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改革永远在路上,不可能一蹴而就。迈上新征程,必须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坚定不移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行稳致远提供坚强保障。


十、以铁一般的纪律作风锻造纪检监察队伍

特约记者 姜林

《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1年3月31日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纪律部队,是党和人民维护国家政权、捍卫民族复兴的利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提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忠诚干净担当、专业化能力强、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在五次全会工作报告中要求,“从严从实加强自我监督约束”,“以铁一般的纪律作风锻造纪检监察队伍”,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新阶段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

带头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政治机关,在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上,担负着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必须带头加强政治建设,强化政治属性,确保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赵乐际在五次全会工作报告中强调这一重大要求,充分体现了纪检监察机关时时处处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

——旗帜鲜明带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带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既是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的性质使然,也是更好履职尽责担当使命所需。习近平总书记对纪检监察队伍寄予厚望,要求纪检监察机关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带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围绕现代化建设大局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两个维护”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是纪检监察机关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带头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认真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同时,要强化政治监督,督促全党自觉而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党的十九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中央纪委常委会充分发挥领学促学作用,已经开展19次集体学习,带动全系统加强理论武装,为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和立场观点方法。要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上下功夫,在实践中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原则、重要要求、重要举措把握好、贯彻好、落实好。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新阶段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十四五”时期重大战略任务落实见效的战略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切实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在新时代新阶段历史方位中坚守定位,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找准着力点。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纪委监委要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任务及阶段性特征,扎实推进工作理念、思路、制度、机制创新,深入实践探索服务保障现代化建设的有效举措,更加突出政治监督,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更加突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更加突出发挥监督治理效能,更加突出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使正风肃纪反腐更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使监督体系更好融入国家治理体系,释放更大治理效能,在完成新时代新阶段党的历史使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严从实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建设

贯彻落实“政治素质高、忠诚干净担当、专业化能力强、敢于善于斗争”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加强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提高觉悟、素质、能力上持续下功夫,不断提升服务保障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

——突出政治教育,锤炼忠诚老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三严三实”优良作风。

优秀的政治品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的政治教育中锤炼出来的。党的十九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筑牢理想信念宗旨;通过深化纪法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不断强化遵规守纪、廉洁自律意识;通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开展有针对性的警示教育,从中汲取深刻教训,切实引以为戒,严守行为底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同回顾总结纪检监察工作光辉历程、宝贵经验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把思想理论武装、树立正确党史观和理想信念教育融为一体,自觉传承对党忠诚、无私无畏、“三严三实”的优良传统作风。要牢记“两个务必”,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苦干实干、如临如履的精神状态。要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宣传热爱纪检监察事业,在本职岗位上务实苦干、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先进事迹,引导全系统以担当作为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更加科学精准履行党章宪法赋予的职责。

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纪检监察机关的大量工作,从本质上讲都是调查研究。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坚持把调查研究与职责要求相结合、与重点工作相结合、与正在做的事情相结合,牵头组织重点课题调研,推动纪检监察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通过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获取第一手资料,熟悉了解真实情况,分析事物本质,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做好开局起步之年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坚持在调查研究中深化学习、破解难题、创新工作。要立足建党100周年历史节点,紧扣新发展阶段特征,聚焦关系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以调查研究为载体,总结党的百年纪律、作风建设经验规律,推动完善监督制度和工作机制,在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要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了解掌握真实情况,总结提炼鲜活经验,持续深化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把握。要推进调研成果转化,把总结的规律特点、提炼的方法手段运用起来,推进立行立改、补充完善,建章立制、深化提升,确保纪检监察各项业务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更加符合科学精神,以创造性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深化全员培训,进一步强化纪法意识、纪法思维、纪法素养。

全员培训是新时代纪检监察机关对标中央要求、夯实基础建设、推进自身战略性重塑的重要举措。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本领和业务能力提出许多新挑战;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对纪检监察干部能力水平提出一系列更高要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这些都迫切需要通过全员培训使纪检监察干部提升能力、增强本领。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创新培训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分级分类开展全员培训,围绕执纪执法新要求、工作规则和业务流程,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培训业务基本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深化全员培训,要把政治理论学习贯穿全过程,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培训工作。要进一步强化纪法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讲清楚中国特色纪理法理,讲清楚新形势下监督执纪执法的权限、标准、措施、要求,教育纪检监察干部强化纪法意识、纪法思维、纪法素养,自觉做尊纪尊法、学纪学法、守纪守法、用纪用法的模范。要抓住重点,突出实战练兵,在广度、深度上下功夫,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既有统一课程,又注意紧密结合地区、部门实际设置培训相关内容,不断提升培训质效。

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

纪检监察机关在党中央设计的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中居于重要位置,必须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要切实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在行使权力上慎之又慎,在自我约束上严之又严,为全党、全社会树立严格自律的标杆。

——加大严管严治、自我净化力度。

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范围扩大、权限丰富,纪检监察干部也成为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围猎”的重点对象,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面临的考验越来越大。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纪检监察机关要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加大严管严治、自我净化力度。要把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公正文明执纪执法、完善自身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使依规依纪依法成为纪检监察系统的内在主动和良好传统,严守纪检监察权力边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和监督执法工作规定,是党中央给纪检监察机关定的制度、立的规矩,清晰划出了纪检监察机关权力的界限。纪检监察干部要充分认识这两部法规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要针对自身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体系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健全内控机制,扎紧织密制度笼子,从严规范纪检监察机关履职行为“红线”,确保纪检监察权在正确轨道上行使。

——坚持刀刃向内、持续整治“灯下黑”。

纪检监察机关不是“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没有天然的“免疫力”。一些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自我监督约束不严,违纪违法问题仍有发生,防止“灯下黑”任务依然繁重。2020年,全国共谈话函询纪检监察干部8781人,组织处理9573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117人,移送检察机关121人,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刀刃向内,决不护短的鲜明态度。五次全会再次强调坚决整治“灯下黑”,充分表明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全面从严、一严到底,清除害群之马的坚定决心。要动态更新纪检监察干部廉政资料,精准研判不同岗位用权特点和风险点,定期排查反映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坚决防止家人、亲属利用纪检监察干部影响力谋私贪腐。要从日常抓起、从点滴严起,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心谈话、提醒教育、批评警示,发现违纪违法问题决不姑息、一查到底,及时清除害群之马,决不让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腐蚀生锈。

——敢于善于斗争,锤炼政治品格。

纪检监察工作实质是同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人和事作斗争,必须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本领。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到铁面执纪、严肃问责,就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纪检监察工作的斗争是有立场、有方向、有原则的,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纪检监察干部要坚定斗争意志,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执纪执法、敢于履职尽责,有力有效应对腐败和不正之风这个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最大威胁、最大挑战。要讲究斗争政策、策略、火候,精准把握监督执纪问责、监督调查处置的重点、力度、时机,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硬脊梁、真本事,始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奋进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立新功、砥砺奋进新时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