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院部概况
院部简介
院徽院训
学院职责
学院领导
学院机构
联系方式
党建工作
党委机构
理论学习
党员风采
工作动态
系室设置
数学系
统计系
数据科学系
物理系
中文研教室
师资队伍
概率统计
应用数学
数据科学
应用物理
中文教学
荣退教师
本科生教育
专业简介
课程建设
实践教学
教研项目
教材建设
教学成果奖
本科评估
研究生培养
应统专硕
统计学硕
导师简介
培养方案
学生名录
学科科研
学科简介
研究机构
研究团队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纪检工作
政策文件
学习园地
团学工作
学生组织
学生党建
校友工作
竞赛获奖
联系方式
教工之家
教工活动
教工风采
党建工作
党委机构
理论学习
党员风采
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内容解读
2022年4月15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8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出版发行。《纲要》是用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重大原创理论武装全党、推动工作,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实践的最新教材,全书以“十个坚持”为基础谋篇布局,全面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一、《纲要》出版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和当代中国安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百年奋斗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纲要》出版重要意义
《纲要》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原创性贡献,系统阐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基本要求,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了权威辅助读物。
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越是国家和民族处于重大关头,就越需要发挥思想理论的引领作用。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
《纲要》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原创性贡献,系统阐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基本要求,对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发挥在认识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行动上增强自信、激励实干的作用,意义重大。
三、《纲要》全文主要内容学习
第一章: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关于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
1.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
2.把握新发展阶段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二章: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关于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
1.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2.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国家安全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必须加强统筹协调,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国家安全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3.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目的就是更好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制定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研究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以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国家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牢牢掌握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全局性主动。
4.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国家安全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以来,初步构建了国家安全体系主体框架,形成了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完善了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建立了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国家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5.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
国家安全干部队伍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为保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国家安全干部不愧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忠诚卫士,不愧是甘于奉献的无名英雄,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第三章: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关于新时代国家安全的道路选择
1.道路问题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错误,我们不仅达不到目标,甚至可能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一个国家走的道路行不行,关键要看是否符合本国国情,是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能否带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社会稳定,能否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自己的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开辟出来的,是符合中国国情、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重要特征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具有许多重要特征,概而言之,就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实现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相统一;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边疆、边境,周边安定有序;坚持安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坚持总体战,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协调。
3.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新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是无济于事的。“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条。
第四章: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关于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根本立场
1.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
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
2.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我国是一个有着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始终是我们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
3.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安全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着力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范重特大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4.始终把人民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
做好国家安全工作,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违背人民意愿,脱离人民支持,任何事业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不能成功的。
第五章: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关于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
1.推进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要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要让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有机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2.坚定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离开社会稳定,不仅改革发展不可能顺利推进,而且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
3.从问题导向和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不断提高国家安全能力。要认识到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必须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4.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六章: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关于新时代国家安全的生命线
1.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果政治安全得不到保障,国家必然会陷入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无从谈起。
2.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都是错误的、有害的,都是违反宪法的,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3.坚决打赢意识形态斗争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缺口,先从搞乱人们思想入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
4.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5.防范化解党的建设面临的风险
坚持自我革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第七章: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关于新时代国家安全的主阵地主战场
1.维护国土安全
2.维护经济安全
3.维护科技安全
4.维护文化安全
5.维护社会安全
6.维护生态安全
7.维护军事安全
8.维护网络、人工智能、数据安全
9.维护核安全
10.维护生物、太空、深海、极地安全
11.维护海外利益安全
第八章: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关于新时代国家安全的中心任务
1.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精神特质。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2.坚持底线思维
坚持实事求是、冷静客观是真正的自信,对最坏的情景一旦心中有数,就能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天塌不下来。必须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提高防控能力,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3.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
4.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
第九章: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关于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大国担当
1.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要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共同维护国际安全,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2.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靠冷战思维,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零和游戏,既解决不了本国问题,更应对不了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只有基于道义、理念的安全,才是基础牢固、真正持久的安全。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理念,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新路。
3.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
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国际热点此起彼伏,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刻不容缓。要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旗帜,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
4.积极塑造外部安全环境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努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用好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团结大多数,搞好大联合,不要四面出击,不搞关门主义。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
5.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实现各国共同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必须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结束语
全党全国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来源:《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
上一条:
党的二十大在京闭幕 习近平主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下一条: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
【
关闭
】